创新应用雷公藤,罗樾之教授引领中医药新潮流
发布时间:2025-07-26 05:47 浏览量:1
近日,在肿瘤临床治疗领域,中国肿瘤四大泰斗(刘嘉湘教授、朴炳奎教授、刘浩教授、周岱瀚教授)之一的罗樾之教授凭借其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性地运用雷公藤这一传统中药,为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其独特的治疗思路和显著疗效引发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雷公藤,作为卫矛科植物,其根心部入药,药性苦、辛,性寒且毒性较大,归肝、肾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雷公藤含有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多苷等多种活性成分,具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调节免疫微环境等强大功效,对肝癌、淋巴瘤、乳腺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均展现出潜在的治疗价值。
罗樾之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深入探索雷公藤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他通过精准辨证,结合不同肿瘤类型的特点,巧妙运用雷公藤配伍其他中药,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临床效果。
在肝癌治疗方面,一位41岁男性患者确诊肝癌4个月,因肿瘤靠近门静脉无法手术,且靶向治疗出现严重手足皮肤反应,遂求助于罗樾之教授。教授根据患者右胁胀痛、乏力、食欲下降、尿液浓茶色、面色黧黑、巩膜轻度黄染等症状,综合辨证为湿热内蕴、瘀毒互结于肝络。治疗以解毒化瘀、清热利湿、养阴护正为原则,采用制雷公藤为主药,配伍半枝莲、半边莲、田基黄等中药。患者服药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1个月后复查,肝占位缩小,相关指标显著下降;3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进入维持治疗阶段。
对于淋巴瘤痰毒瘀结证患者,罗樾之教授运用制雷公藤配伍猫爪草、黄药子、夏枯草等中药,临床观察发现,该方可有效缩小颈部淋巴结,缓解压迫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达部分缓解标准。
在乳腺癌肝郁毒结证的治疗中,教授以制雷公藤搭配王不留行、漏芦、皂刺等中药,可缩小乳房肿块体积,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部分患者还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针对胃癌湿热瘀毒证患者,罗樾之教授采用制雷公藤与猫人参、藤梨根、冬凌草等中药配伍,能够缓解胃脘胀痛、呕吐症状,提高患者食欲,改善身体状况。
然而,雷公藤毒性较大,罗樾之教授在临床应用中极为谨慎。他强调严格炮制,确保使用制雷公藤以降低毒性;精准控制剂量,内服煎汤时用量一般为3 - 10g,且需久煎;密切监测毒性,服药前后定期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明确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女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儿童禁用,年老体弱者需慎用;合理配伍减毒,与扶正药配伍使用,遵循“攻补兼施”原则,同时控制连续用药时间不超过3个月。
罗樾之教授表示,在运用制雷公藤治疗肿瘤时,始终坚持“辨证精准、剂量严谨、配伍巧妙、监测严密”的原则,以解毒散结为核心,结合多种治疗方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临床实践充分证明,制雷公藤可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且毒性可控。
目前,关于雷公藤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罗樾之教授希望未来能够探索出更加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此次罗樾之教授在雷公藤治疗肿瘤领域的创新实践,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推动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