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蕉下,焦虑加剧
发布时间:2025-08-13 09:00 浏览量:2
炎炎夏日,防晒产品迎来销售旺季,然而曾被称为“防晒界的爱马仕”蕉下,却在这个夏天遭遇了一场“寒流”。
新浪科技发文称,近期,多位消费者反映,蕉下的防晒衣、防晒帽等产品存在“防晒衣开线”“涂层脱落”“防晒效果虚假宣传”“价格虚高”等问题。
在黑猫投诉 平台上,蕉下品牌相关投诉数量激增,关键词下有1700多条投诉内容,仅入夏以来新增投诉就达近百起。
靠一把小黑伞起家,在防晒赛道打出一片天地的蕉下,成功吸引了众多明星资本的关注。
在2015年到2022年期间,蕉下完成了A轮至C轮融资,红杉中国、基石投资都曾是蕉下的“金主”。
然而,这家曾靠“小黑伞”风靡全网的新消费明星,两度IPO折戟背后逐渐暴露出致命伤:
200余项专利中近半是外观设计,核心代工模式难筑产品壁垒,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投诉不断、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此外,不少品牌的防晒衣UPF值(紫外线防护系数)均达到50+的行业高标准,与蕉下同等级产品防护效果相当,但售价区间仅为蕉下的1/3。
而在防晒口罩品类中,蕉下护颈防晒口罩定价74-124元,而安踏、小野和子、SIINSIIN、猫人等品牌同类型产品,价格却仅为30-50元,差价高达2-4倍。
有意思的是,就在上半年,蕉下被媒体关怀到在近期注册了新款物理防晒乳产品,预计将于夏季上市。
蕉下在防晒化妆品领域的布局可追溯到2020年,截至目前,蕉下已经先后储备过7款防晒类化妆品,包括防晒喷雾、防晒乳等,所有产品SPF值均达到50+。
蕉下的布局动作其实很简单,防晒服饰品牌想要打造“防晒生态圈”,即从单一产品转向“防晒解决方案”生态构建。
不过,夏天已经过半,这个产品似乎并没有什么水花。
蕉下以一把防晒小黑伞出圈,此后将产品线不断拓展至防晒服、帽子及其他配饰。
依托“防晒焦虑”营销,蕉下曾经吃足了市场红利。但如今,蕉下也深陷“防晒焦虑”。
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广义防晒服饰(包括防晒衣、伞具、帽子等)市场规模约为610亿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9.4%。
但蕉下却未必能继续吃到红利,网红毕竟容易过气。
2016年成立的蕉内、2019年成立的茉寻、2021年成立的小野和子都成为蕉下防晒市场的强劲对手。
此外,去年蕉下被曝解散品牌公关团队,引发市场对其“去营销化”的猜测,但今年又重启相关岗位招聘。
是否意味着其品牌战略正在摇摆?
如今,蕉下一边被质量问题反噬,一边以最高70万年薪急招品牌公关。
但当“重营销、轻研发”的泡沫被戳破,留给蕉下自救的时间还有多少?
对此,新浪财经闫妍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蕉下的焦虑,是靠营销起家的诸多防晒品牌共同的焦虑。
毕竟,产品,创新难度大,就在营销创意上做文章。
蕉下依靠户外风起,营销的主力极大。
而其核心产品无论是伞具还是防晒衣,却并没有多少技术壁垒,这让其在近几年发展缓慢,也让其有了破釜沉舟去搞技术的冲动。
但目前看来,其所在的户外领域,所有体验都很难在科技创新上通过颠覆而大变样,反而通过营销来实现话术带货,更容易冲击市场。
因此,产品导向不变,但需要时间沉淀,营销突破需重启,才能为烧钱的研发提供资金来续命。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