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人月利润65万!这门赚钱的生意,被很多商家忽视了……
发布时间:2025-09-22 16:23 浏览量:1
作者丨江上酒
编辑丨文定
“品牌的品类授权生意,是国内电商的一个红利机会。”派代智库「国内电商」专家、点燃科技联合创始人流星叔告诉派代,他今年拿到某知名服饰品牌的商标授权,组建了三个人的团队,一个月就干出了65万元的利润,在内卷的当下,让他看到新的机会,他一口气将团队扩张到了数十人,并对外与更多的商家进行合作。目前,该授权品牌的月销售额,已经从0做到接近一千万元。
流星叔在电商行业已有20年从业经验,操盘过淘宝天猫、抖音、京东、微信私域等数十个电商项目,从0做到亿级,最高年销售额做到10亿元。
他发现,在国内电商渠道,做白牌,越来越难了,对于新入局的电商老板,几乎没有出头的机会。“大部分平台的流量红利已经没有了,除了跨境电商,国内只有视频号还有不错的增长势头,其他的平台基本上都是停滞、甚至倒退的。”流星叔补充道。
平台流量越来越贵、退货率越来越高,白牌商家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脱离低价竞争的泥潭,但没有品牌的背书,很难卖出高溢价。
流星叔认为,白牌几乎是靠卷低价走量,利润只会越来越薄,而想要从0到1做一个品牌,对普通商家来说并不现实,不仅投入大,且风险高,反之,靠着成熟品牌的“品类授权”去提高利润空间,反倒性价比更高,能做成的概率也更大。
所谓的“品类授权”,其实就是大众所熟知的“贴牌”。国内大多数品牌,都在做品类授权,无论是无印良品(中国)、猫人、梦特娇、达芙妮等潮流品牌,还是南极人、百丽、红蜻蜓、七匹狼这些老牌国货,都在开放品类授权。
但是不同的品牌,授权范围、加盟门槛,差异较大。对于不了解内情的商家来说,如果贸然入局,极容易踩坑,比如销售额对赌、商标使用费、投入资金和人力等,跟自己卖货不同,这里面的门道很多。
今天派代就来扒一扒,品牌的这门“品类授权”生意,有哪些内幕,商家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跟这些品牌合作,抓做这波红利机会。
商标授权一年利润10亿+,“卖标”比卖货还赚钱
国内很多品牌已经靠商标授权,赚得盆满钵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极人。也有些品牌,自营陷入巨额亏损、濒临倒闭,靠商标授权从死亡边缘爬了上来,比如拉夏贝尔。
流星叔向派代透露,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比如,罗蒙每年的品牌授权收入可达50亿元,无印良品(中国)超过40亿元,都市丽人20亿元,芬腾近20亿元……品类授权已经成为品牌重要的利润源泉。
这几年,品牌的品类授权,已经形成了产业带聚集效应。流星叔透露,“业内最知名的就是汕头的内衣产业带,以文胸为核心类目,汕头产业带已经拿下100多家品牌授权,且集中极高,这这些品牌授权,基本掌控在汕头3家超级供应链中。”
除了汕头的文胸产业带,还有以义乌为代表的保暖内衣产业带、广州的鞋包产业带,通过品牌授权贴牌,单个供应链销售额就达到了10亿元以上。
有人可能好奇,授权的生意这么好做,品牌为啥不自营?
流星叔解释道,“品牌一般不会把自己的主营类目授权出去,这是品牌的根本。比如猫人不会把内衣对外授权,但会把一次性内裤、床上用品等非主营品类对外授权;比如做男装的卡宾,会把箱包业务对外授权;做潮鞋的斯凯奇,会把男装类目对外授权。”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品牌对于舆情的掌控度会更高,即使授权产品出了问题,至少不会影响到主营产品的口碑,而且相较于自己去开发这些品类,让更专业的人去做更专业的事,反倒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品牌要开拓新品类,可能研发就得搞两三年,还要花钱建流水线、搭新团队,既要投入时间成本,又要投入金钱和人力成本,既然这样,还不如去把新品类授权出去,让更成熟的产业带商家来做,品牌方只需做好品控工作,成功的概率会更够一些。”流星叔补充道。
流星叔认为,品类开放品类授权,有三个好处:
其一,曝光场景变多了,比如猫人,之前搜内衣才能看到它,但现在搜袜子、床品也能看到猫人,能更好地占据用户心智;
其二,品牌可以更年轻,尤其对于很多国产老品牌而言,创新力下降,跟不上市场变化,开放授权能让品牌形象更年轻化一些,捕捉更多市场机会;
其三,对于品牌方而言,品牌授权费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靠品类授权年入数十亿,对成熟品牌来说很容易。
靠品类授权的生意,品牌方既赚了吆喝、又赚了钱,那对于商家而言,哪些品类授权生意有适合做?与品牌方合作中,会有哪些坑?
三个人做品类授权生意,月利润65万元
“以我自己的团队为例,今年3月拿到的一个品牌授权,3月中旬开始做准备工作,组建了三个人的团队(编导+投手+客服),3月25日正式投放,4月份去掉退款后实际收款108万,毛利率65万,纯利16万。”流星叔表示,新项目第一个月就能盈利,这是比较罕见的。
“我们拿到的是生产+销售的授权,利润空间会大一些。”流星叔透露,品牌授权一般分为三类:销售授权、生产授权、生产+销售授权。
第一类,销售授权。简单理解就是商家只能卖货,产品的开发、包装、设计等都是由品牌方负责,这类授权门槛最低,适合大多数电商卖家,但是利润空间是最小的。流星叔认为,“这类授权,商家原本的团队上不用做过多调整,只需要把成熟的店铺运营经验,复制到品牌店上就好,资金门槛往往也比较低。”
第二类,生产授权。只有工厂型商家才能承接,门槛较高。品牌会把商标授权给工厂,然后由工厂再去找销售团队,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分离。在这种模式下,品牌方对商品质量的把控很重要,通常品牌会审核工厂资质,产品生产出来后,还需要寄样给品牌方检查。如果把控不严,比如像南极人,口碑会搞砸。
流星叔表示,有供应链能力的商家,以前可能生产的是白牌,没有品牌效应,所以在市场定价上会比较吃亏。在做了贴牌以后,这类商家的毛利能提升不少,可能白牌商家只有40%的毛利,做贴牌毛利能来达到60%以上。
第三类,生产+销售授权。顾名思义,就是生产和销售的权限都开放给商家,这种授权门槛最高,但是利润空间也最大。“这种模式难度最高,既需要商家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也要有成熟的平台玩法,品牌对于商家的过往业绩考核会比较严格。这种玩法是近几年较为主流的,如果你具备条件,品牌甚至会主动找上门来,属于优势互补的合作。”流星叔补充道。
流星叔提醒道:“相对于普通生意而言,品牌授权的玩法是是比较高维的,对于商家能力的要求会比较严格,并不是一个低门槛的生意,且品类授权的生意往往都是以年为单位的,且有对赌协议,所以入局以前一定要深思熟虑,避免合作后陷入被动的境地。”
品类授权生意门槛高,入局需要准备数十万现金
“以一个月销售额100万的品牌授权店为例,货的成本,投流成本,人工成本,一个月可能要准备40万左右的现金,才能周转过来。”流星叔透露,如果商家过往没做到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团队实力和资金都很难撑得住。
如果商家具备以上条件,则可以考虑入局这门生意。但是品牌和类目不能乱选,要找到匹配自己团队经验和能力、且增长空间大的,成功率才会大,不然很容易成为炮灰。
首先,要找准蓝海市场,避免轻入饱和赛道。
在流星叔看来,越成熟的类目往往越难做,因为这些类目起步比较早,分销商家做的很成熟了,竞争自然会更激烈。所以最好找一些新开放授权的品牌,细分的类目来做。“像箱包、服饰、内衣这些类目,现在已经很饱和了,很难找到好的机会,但像文胸、一次性用品这些类目,是近几年刚刚起步的,机会比较多。”流星叔补充道。
如果一个类目是最近才开放授权的,未来2-3年会处在一个高速增长期,那么这个品类就可以去做,反之,如果某类目已经被开发了5年以上,入局就要谨慎一些了。
比如女装,就不是一门很好的生意。虽然毛利很高,但退货率同样也很高,这样费用自然就高起来了,会侵蚀利润。像一次性洗脸巾就是好生意,退货率全平台基本上能控制在5%以下,由于其单价低,强使用属性,退货率很容易就能压下来,就算退货也是现金退货,省了很多事。
其次,要洞悉品牌政策,警惕费用侵蚀利润。
在流星叔看来,商家去找品牌拿品类授权,最直接的目的是给产品更大的定价空间,所以在毛利上不用过多纠结,一般能达到50%,甚至60%以上。但在其他的费用上(比如商标使用费、扣点等),要仔细算账,综合考虑。
有些品类容易做爆,但不容易产生利润,按销售额去付费就比较吃亏,有些品销量不多,但毛利特别高,这种按件计费就会更划算,因此在建立合作之前,把这笔账算明白很重要。
最大一笔费用就是品牌的扣点,一般在5%左右,即分销商家一年销售额100万元,则扣点为5万元。要仔细了解清楚。
最后,要保持现金流健康,尽量选择压货周期短的品类。
一个品类的生产周期越长,备货的风险越大,需要压货的资金也越多,反之,生产周期越短,备货的压力就越小,对于商家而言也就更友好。
综合以上分析,对于中小商家而言,想做品牌品类授权生意并不容易。那有没成本更低的方式入局?
流星叔透露,“商家如果没办法吃下品牌的整个类目授权,那么可以尝试去找,已经拿到授权的公司,谈分销合作。这样利润空间低一些,但是投入相对少,风险可控。”
“在这种模式下,品牌授权的店铺基本是预充值逻辑,在这种逻辑里,你是不需要自己去备货的,假设今天你卖了一万块,货品加物流成本是5000块,那你只需要预充5000块,就能做这门代理生意。”流星叔补充道。
对于品牌来说,品类授权最看中的,就是分销商家的年销售额,一般都会签订对赌协议。对赌销售额则会根据不同平台,有较大差异,比如天猫旗舰店,可能要求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抖音专卖店则可能300-500万元就能拿下,视频号会低至100万元。
“如果商家不能达成销售目标的80%以上,可能第二年就会被品牌淘汰。”流星叔透露,如果商家想要长期做这门生意,那么对自身的能力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去选择匹配自身能力的对赌协议,才更有可能长期合作。
流星叔强调,品牌品类授权并不是一个低门槛的生意,如果只是抱着试试看、不愿投入太大精力与资金的情况下,是不太建议进入这个行业的。
品牌品类授权的逻辑与白牌不同,做这门生意的最终目的,是规模与利润,如果没有规模,也就没有利润,分销商对品牌来说自然就没有价值了。
当前电商产品已经过剩,白牌商家的生存一再被挤压,电商品牌化已经是明确的趋势。如果你想把握住这个机会,跟上电商赚钱风口,可以找派代聊聊。派代拿到了几个年销售额百亿级的品牌授权,限10个店铺,先到先得,详情咨询派代品牌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