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大的奶猫吃饱没?这5个吃饱判断法,从软食到干粮都适用~

发布时间:2025-09-24 20:01  浏览量:1

新生小猫吃饱没,看“行为+身体+排便”3个信号,比“数奶量”准多了!今天就用“养猫人碎碎念”风格,把“判断小猫吃饱”的方法写成《奶猫喂养指南》,新手照着做,毛孩子不饿不撑~

1-2周:喝奶期,“喝够奶”就看这3个表现!

新生小猫(1-2周)眼睛都没睁开,全靠喝奶活着。这时候判断“吃饱没”,别盯着“喝了多少ml”,看这3个行为更准:

1. 主动找奶:吃完还“哼唧蹭奶瓶”?没吃饱!

小猫喝饱奶会自己松开乳头/奶嘴,蜷在一边睡觉。如果喝完后还“吧唧嘴”“用脑袋蹭奶瓶”,甚至发出“小奶音”哼唧,说明没喝够——可以再补喂10-15ml羊奶粉(用针管慢推,别呛到)。

我家案例:煤球1周大时,有次喝完奶还蹭奶瓶,我没管,结果它半夜饿醒,哭到嗓子哑。后来我记住了:喝完还找奶=没饱!

2. 肚子“软而不鼓”:摸肚子判断奶量!

喝饱奶的小猫肚子是“软乎乎的”,像装了半袋温水;如果肚子硬邦邦(像小皮球),说明喝太多,撑到了!

邻居案例:朋友家的奶猫“布丁”,主人怕它饿,每天多喂20ml奶,结果小猫肚子鼓得像气球,拉了两天奶瓣便。兽医说:“新生猫胃容量小,喝太多会消化不良!”

3. 体重“每天涨10-15g”:用电子秤说话!

新生小猫每天体重增长10-15g是正常(相当于“每天多喝半袋奶”)。用电子秤每天早上称一次(空腹),如果连续2天没涨,说明奶量不足——可能要换大一号奶嘴,或多喂几次

2-4周:离乳期,“吃软食”看这4个信号!

2周后小猫开始长牙,能尝点软食(羊奶粉泡软的奶糕)。这时候判断“吃饱没”,别只看“吃了多少克”,看这4个细节:

1. 吃完“舔爪子洗脸”:满足的信号!

小猫吃饱后会像大人吃完饭一样,舔舔爪子、用舌头擦脸(“洗脸”),然后找个暖和的地方睡觉——这是“吃够了,舒服了”的表现。

我家案例:煤球3周大时,第一次吃羊奶粉泡的奶糕,吃完后舔了5分钟爪子,然后蜷在猫窝里打呼噜,我知道它吃饱了~

2. 不再“追着碗跑”:主动离开食碗!

如果小猫吃完后还蹲在食碗边,用鼻子拱碗,甚至舔碗底,说明没吃饱——可以再喂2-3g软食(别多,幼猫胃小)。反之,吃完扭头就走,说明够量了。

3. 粪便“成型不稀”:消化正常的证明!

吃软食的小猫,粪便应该是“牙膏状”(不稀不硬)。如果粪便稀软(像拉肚子),可能是吃多了;如果干硬(像羊屎蛋),可能是没吃够(食物残渣少)。

老母亲实测:我家“糯米”3周大时,喂多了软食,拉了三天稀便。兽医说:“幼猫肠胃弱,软食要‘少量多次’,别贪多!”

4. 精神“活泼不蔫”:吃饱才有力气玩!

吃饱的小猫会爬来爬去、追逗猫棒,甚至咬你的手指玩;如果整天缩在角落,眼神没精神,可能是没吃饱(饿的没力气)。

4周以上:吃固体粮,“看碗底+摸肚子”!

4周后小猫牙齿长全,能嚼固体粮了。这时候判断“吃饱没”,更简单:

1. 食碗“剩粮不超过1/3”:说明吃够了!

幼猫的胃容量小(4周大时约乒乓球大小),每次喂粮“手抓一把”(约10-15g),吃完后碗里剩1/3以内,说明够量;如果碗空了还舔碗,可能没饱——下次多喂2-3颗粮

2. 肚子“微鼓不硬”:摸一下就知道!

喂完粮后摸小猫肚子,微微鼓起(像装了个小橘子)是正常;如果硬邦邦(像石头),说明吃撑了,下次少喂点。

“吃太少/吃太多”的危险信号,老母亲帮你“避坑”!

吃太少:连续2天体重不涨、精神差、粪便少(像兔子便)——可能营养不良,要加喂羊奶粉/软食;

吃太多:呕吐(吐奶瓣/未消化的食物)、拉稀(稀水便)、肚子硬——停喂1次,下次少喂,喂点益生菌调理。

别和“别人家小猫”比饭量! 每只猫体质不同,有的“大胃王”,有的“小馋猫”,按自己娃的需求喂,才是最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