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上榜!《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5》发布,成都位列全球第40位

发布时间:2025-09-28 19:51  浏览量:1

在国际化日益成为城市竞争核心要素的今天,一座城市的“国际交往力”,不仅是经济和政治的支撑,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表达力和全球连接力。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9月24日,《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5》报告在清华大学正式发布,这是该指数连续第3年发布,今年是成都首次上榜,位列全球第40位

榜单揭晓

成都为新增评估样本城市

位列全球第40位

据悉,作为全球首个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报告,该指数由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德勤中国联合发布。

报告通过数据采集、指数测算和定性研究等,对各个参评城市在全球要素集聚、国际政治经济交往和世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开展评价,反映其国际交往能力。今年,该指数沿用吸引力、影响力和联通力三个维度的研究框架,同时将参评城市总数扩充到50个,进一步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比重。

从结果来看,在本轮评估中,综合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伦敦、巴黎、纽约、首尔、新加坡、北京、香港、上海、东京、旧金山和曼谷,其中旧金山和曼谷并列第10名。总榜单中,中国上榜城市包括:北京(第6位)、香港(第7位)、上海(第8位)、杭州(第36位)、深圳(第37位)、广州(第38位)、成都(第40位)、重庆(第47位)。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重庆、杭州均为本轮报告新增的评估样本城市。

▲本轮评估样本城市综合得分与排名

为什么将成都纳入新增城市之列?报告提出,一方面,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是中国内陆首个双国际机场城市,设有23个外国领事机构,与全球241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及友好合作关系。同时,成都在国际航线恢复、数字联通、展会活动等方面持续推进,提升了在区域网络中的辐射力。

另一方面,报告还提到,成都正依托文旅软实力拓展全球影响圈。数据显示,2024年,以成都为代表的部分中国城市的入境外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例如,成都拥有全球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基地,依托这一资源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研合作关系,使熊猫主题交流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道明竹编、蜀绣等非遗项目通过国际授权与IP合作实现商业转化,构建起文化+创意+科技的全球传播网络。夜游锦江、数字文创等新业态融合场景日益丰富,助力城市形成以文化消费拉动内需、以软实力构建国际认同的新格局。

▲全部样本城市综合排名变化情况

成都为什么能?

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容

“走出去、引进来”通达全球

成都跻身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榜单,绝非偶然。近年来,一张通达全球的开放网络在这座城市持续织密、加速延展,从这里,一张向世界铺展开来的“开放地图”正越发清晰、立体。

成都连接世界的能力,首先建立在“走出去、引进来”的通达能力上。

2025年,成都国际航线网络不断扩展、航班密度持续提升——成都先后新开直飞迪拜、马德里、巴黎、槟城等国际客货运航线,并计划在全年开通14条国际航线,同时加密东京、首尔、新加坡等热门航点频次。

同时,在亚洲市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还构建了“5小时航空圈”的密集网络,春秋航空加密曼谷航线,成都至曼谷航班增加至每天3班以上;新增成都至金边航线,为成都及周边城市游客前往柬埔寨旅游提供便利交通条件。

数据即是证明——在过去的一年里,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突破87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73条国际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连接五大洲,全国每20架次航班就有1架次在成都起降。据预测,2027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亿人次。

空中飞得远,陆地走得稳。

今年前5月,成都国际班列开行超2400列。4月13日,成都首趟图定中亚班列正式开行,这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至中亚新增一条常态化跨境物流通道,为内陆企业开拓欧亚市场注入了新动能。

事实上,自2013年首趟成都中欧班列鸣笛启程以来,成都国际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3.2万列。去年,成都国际班列已实现联接境外120个城市、境内30个城市。构建起“西进欧洲、北接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

航空航线与物流班列,为城市打开了“走出去”的大门,也为“请进来”创造了空间。

今年暑运期间(7月1日至8月31日),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验放量达120万余人次、航班8300余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2.4%,均创五年来历史新高。尤其是,在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的政策加持下,加之恰逢成都世运会,一大批慕名而来的境外旅客在蓉旅游、消费,“中国游”在国际舞台上持续火热。

▲成都边检站

暑运期间,成都边检站查验入出境外国人20.1万余人次,同比增长52.8%,其中包括从成都口岸入出境涉世运会人员7200余人次。今年一季度,成都市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及退税额同比增长270%,规模已达2024年全年的41.4%,办理离境退税的境外旅客数同比增长225%,开单量同比增长206%。

对外开放不仅是“通道更广”,也是“朋友圈更热”。截至今年7月,成都市国际友城总数247个,其中市本级国际友城114个(国际友好城市39个、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75个);区(市)县国际友城133个(国际友好城市16个、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117个)。

随着国际朋友圈友谊的持续绵延,国际合作也越发深切。

5月25日,以“深化改革增动能 扩大开放促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开幕;6月11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蓉举行,成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跨越山海紧密“牵手”;6月18日,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启动,链接全球优质产业资源要素集聚成都……

投资热潮同样蜂拥而至。当前,已有31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平均每天有2家外资企业来蓉投资,各类国际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加速在成都聚集。如今,这座城市,已经集聚了超过5000家外资企业,2024年成都外商直接投资16.71亿美元,居中西部第一。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图据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

编辑 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