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的“猫奴”实锤:朱批奏折里认真讨论御猫的后宫生活

发布时间:2025-10-19 10:58  浏览量:6

雍正皇帝一边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一边对身旁的太监说:“给‘造化’新做的虎皮衣太硬了,传旨重做一件软些的。”这位以勤政闻名的皇帝,在治国理政的间隙,还不忘细心关照他的爱猫。

在故宫养心殿的暖阁里,雍正皇帝刚批完一份关于西北军务的奏折,随手拿起另一份。看着看着,他的嘴角微微上扬,朱笔写下:“‘造化’近来可好?朕甚惦念。”这可不是在问候哪位大臣,而是在关心他心爱的御猫。

01 御猫的宫廷生活

翻开《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除了军国大事,还能找到雍正关心御猫的蛛丝马迹。这位日理万机的皇帝,居然在奏折中与臣子讨论起爱猫的生活起居。

内务府档案中记载,雍正曾特意传旨:

“给造化狗做纺丝软里虎套头一件。再给百福狗做纺丝软里麒麟套头一件。”

等等,这里说的是“狗”,可别被字面意思骗了。在清代宫廷,宠物称谓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分。要知道,雍正给他的爱宠取名“造化”、“百福”,这些充满吉祥意味的名字,透露出主人对它们的疼爱之情。

这让我想起现在家里养猫的朋友,哪个不是把主子宠上天?猫粮、猫窝、猫玩具应有尽有,生怕亏待了它们。雍正虽然贵为天子,在爱宠面前,也和寻常百姓家的“猫奴”没什么两样。

02 精致的猫居生活

雍正对爱猫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根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三年九月,他特意命人为爱宠建造新家,要求“外面吊氆氇,下铺羊皮”。

氆氇是一种织得很细的毡子,用于挡风,既舒适又保暖;而“下铺羊皮”则是因为他知道猫咪喜欢趴在毛茸茸的地方。这种细心程度,绝不亚于今天的爱猫人士。

更令人惊叹的是,雍正还命人特制了一个直径二尺二寸的圆形宠物笼,“四围留气眼,要两开的”。为了这个笼子,他费尽心思,先后要求配上红色氆氇的面、白色氆氇的里,还做了蓝布垫、白毡垫各一件,甚至专门配了深蓝色的“挖单”(盖布)。

这架势,简直就像现在人为自家猫咪精心挑选宠物窝一样。不同的是,雍正的猫窝可是皇家定制版,其精致程度,今天的我们恐怕只能望尘莫及。

03 御膳房的猫食定制

作为皇家御猫,饮食自然也不同寻常。内务府档案中有这样一条记载:

“小狗两条,常添牛肉十两,今日添讫起。”

虽然这里写的是“小狗”,但从上下文来看,很可能指的是年幼的猫咪。雍正时期,宫廷宠物时常统称为“狗”,这一点从乾隆年间的档案中可以得到佐证——乾隆六年的记录显示:

“每狗一条,每日食羊肠十两,奶狗每日食羊肠五两。”

雍正甚至还专门下旨:

“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食,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

这种物尽其用的做法,倒是很符合雍正务实的性格。看来在爱猫之余,他也不忘节俭之道。

04 奏折里的猫奴本色

雍正在历史上以勤政著称,他在位13年,仅朱批奏折就留下了数万件。就是在这繁重的政务中,他仍然不忘关心爱猫。

《雍正朱批谕旨》中记载,雍正曾在一份奏折上批阅:

“朕躬甚安,尔等安好?‘造化’如何?”

这种在正式奏折中问候爱猫的行为,今天的我们看来,不免会心一笑。原来这位历史上以严苛著称的皇帝,也有如此温情的一面。

想想也是,再忙碌的工作狂,回到家看到毛茸茸的猫咪,心情也会柔软下来。雍正想必也是如此,在批阅奏折的间隙,抬头看到乖巧的“造化”趴在身旁,忍不住就在朱批中多问了一句。

05 穿越时空的猫奴情怀

其实,中国古人爱猫的传统由来已久。宋代诗人陆游就是出了名的猫奴,曾写下“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的诗句。雍正皇帝虽然身处深宫,但对猫的喜爱,与寻常文人并无二致。

从存世的宫廷画作中,我们也能窥见御猫的踪影。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就曾绘制过多幅带有猫咪的作品,虽然画中的猫咪不如现代照片清晰,但其优雅姿态依然栩栩如生。

今天,当我们走进故宫,或许还能在红墙黄瓦间,看到几只悠闲漫步的猫咪。它们说不定就是当年雍正爱猫的后代,依然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宫殿。

在故宫博物院的档案室里,依然保存着雍正为爱猫定制衣服的 records 。那些已经泛黄的纸页,记录着一代帝王与猫咪之间的温情瞬间。

历史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日期和事件,而是由无数鲜活的生命和温暖的情感编织而成的。 在严肃的政治叙事之外,正是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下次当你家猫咪跳上书桌,打扰你工作的时候,不妨想想雍正皇帝——这位曾经的“猫奴”前辈,不也一边批着奏折,一边享受着“造化”的陪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