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瞻园“王府猫”全网征集“铲屎官”

发布时间:2025-10-25 13:11  浏览量:2

在喧嚣的南京夫子庙一侧,静卧着有“金陵第一园”美誉的瞻园。古老的瞻园历经了600年沧桑,飞檐峭壁的木质建筑旁,还有一群守护它们的小精灵,工作人员昵称它们为“王府猫”。

这群猫咪不仅给园林增添了勃勃生机,还守护着国家文物免遭鼠患。如今,一批新诞生在瞻园的“王府猫”,面向全网开放领养啦,欢迎有爱心、责任心的铲屎官,前来问询!

瞻园园方:

为流浪猫定期做TNR

科学管理不失人文关怀

走进瞻园,时光仿佛也在这一刻放慢了脚步,移步换景的曲径回廊间,总能邂逅一些毛茸茸的身影,“王府猫”们有的慵懒盘踞在草丛上,有的自在躺卧在假山旁,接受游客们的合影或者抚摸。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工作人员周锦介绍,瞻园主要是古建筑,因为流浪猫在这边入住,也抑制了鼠害的泛滥,所以对于这些流浪猫,园方也会适当对它们进行生活上的基本照顾,也呼吁广大来瞻园参观的游客们,可以不爱、请别伤害。在跟猫咪互动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不要强迫猫咪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情,防止被猫咪抓伤

瞻园管理方把“王府猫”归档在册,每一只都记录下名字、性格、活动区域等资料。除了日常照料,工作人员还把适龄猫咪带去疫苗、绝育,以便保持猫咪健康、稳定种群数量。

为保持园区生态平衡

十余只两月龄小猫开放领养

但最近,一些胆小的和外来的猫咪,逃过了瞻园的绝育项目,陆续生下了十来只小猫。为了维持瞻园的生态平衡,不增加管理压力,如今这批两个月左右的小猫,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领养。

周锦表示,希望家庭条件比较稳定的、家里封窗、同时也是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家庭来领养这些小猫。

工作人员表示,领养必须接受家访、签订领养协议,后续给小猫适龄疫苗和绝育。有领养意向的家庭、公益组织、救助单位等等,可以把资料发给瞻园邮箱(taiboguanggfw@163.com),通过初筛后,等待工作人员与您联系。

南有“王府猫”

北有宫廷“御猫”

在北京故宫,也生活着200多只宫廷“御猫”,又被称为“带爪侍卫”。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曾盛赞道,“有了它们的存在,故宫就再也没有了鼠患。”这一座博物院内,共设有20个地方用于收留这些流浪猫。它们是如何在故宫中生存的呢?

宫殿的守护者们在夜晚开始例行的守卫工作,这些猫们会自觉地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巡视着故宫的每一个角落。当工作人员离开后,它们开始值夜班,保护着这座历经600年风雨的宫殿。

传闻中,这些猫咪们甚至会发出“喵喵”的口令来协调工作,显示出它们认真负责的态度。正是这群不屈不挠的猫咪们,使得故宫保持了600年来没有鼠患的记录。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流浪猫从来不会随意破坏文物,也不会在墙上划痕,仿佛它们知道这是它们的家。这些流浪猫都是被故宫收养的,每只猫都有名字和记号,甚至可能还有当年皇帝宠幸猫的后代。

明宣宗《花下狸奴图》

故宫养猫的传承,最早要追溯到明朝时期。说到明朝皇宫养猫,人们最能想到的就是嘉靖皇帝。这位皇帝日常生活除了修道,就是照顾自己的猫咪,并且还给猫咪封赏官职。比如他就为一只名叫“霜眉”的猫咪赐了“虬龙”的封号,因此许多人都认为如今故宫里的猫咪都是嘉靖皇帝留下来的。

故宫工作人员在非开放区域设置了多个喂食点,为宫猫提供营养均衡的猫粮,还在游客少的地方设置猫窝,为宫猫提供休憩之所。至于网友担心的猫粪等问题,故宫工作人员会及时清理,保证环境整洁。而为了防范繁殖过剩,故宫里的猫还会做人工绝育。

如果一不小心有宫猫成员“上新”,故宫工作人员在贴心照顾之余,还会积极为其寻找领养人。

公共场合科学管理流浪动物

有“喵”招

很多公共场合都曾有这样的困扰:深夜被小区流浪猫的叫声影响休息,担心孩子玩耍时被突然窜出的猫咪抓伤,或见到爱心投喂点影响环境卫生……这些社区生活中的“甜蜜烦恼”,如何妥善化解呢?实践表明,暴力驱赶不仅引发争议,也治标不治本,时间一长,流浪猫狗可能还是会返回原来聚集的场所觅食,矛盾并没有化解。

为此,采用人道化的治理措施,更能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可以由单位、社区的党组织牵头,凝聚物业、爱猫人士、志愿者等各方力量,鼓励居民组建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社区流浪动物治理。

推广国际通行的“TNR”模式,即抓捕-绝育-放归,可从源头上控制流浪动物数量,避免无限度繁殖,减少疾病传播。通过居民募捐、企业赞助、链接公益组织等方式,为猫咪绝育、投喂等项目,筹集资金和物资。对部分适合家养的流浪动物,积极促进领养工作,签订领养协议,开展定期回访,为温顺猫咪寻找安稳归宿。

规范养宠 杜绝弃养行为

另外,相当一部分流浪动物来源于宠物主弃养,应当建立健康监测、科学投喂、尸体无害化处理等机制,并将文明养宠纳入居民公约,从源头减少弃养行为。若能明确流浪猫是被遗弃或逃逸的,原饲养人或管理人要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