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需要一个合法安全的“血袋”

发布时间:2025-10-30 09:25  浏览量:2

云南网评论员 许芸翡

近日,有博主发布视频称,有猫被抽血,有偿供其他猫咪输血时使用。在业内,有人称这类猫为“血猫”,其生存状况引起外界关注。随着该事件在网络传播,宠物就医输血规范等问题,也引发社会的关注与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宠物数量持续增长。《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犬猫类宠物数量超1.2亿只;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其中医疗消费市场占比达 28%;异宠饲养人数约1707万人。伴随宠物医疗需求的增加,从常规体检到重症手术,宠物医疗服务水平虽在不断提升,但就目前而言,宠物输血医疗领域仍处于相对原始的发展阶段。

一位从事宠物保护工作的志愿者向澎湃新闻透露,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宠物血库系统。当猫咪因健康问题需输血救治时,血液来源通常有三类:一是自家饲养的其他猫咪或朋友的猫咪;二是爱心养猫人士自愿提供自家猫咪献血;三是商业性质的猫血库,但其血液价格较为昂贵。然而,这三类供血方式均易引发伦理与安全风险的双重失控。民间互助本是自发的爱心行为,却难以承载临床刚需,不仅耗时长,还可能延误救治时机;商业化血库虽理论上可填补供应缺口,却容易沦为牟利工具。此前,就有网友在网络爆料,50毫升猫血售价高达800元,且“血猫”被圈养在不明环境中,抽血量远超身体承受上限,甚至出现单次抽取200毫升的极端情况。更令人震惊的是,地下产业链还存在隐秘操作,流浪猫被榨干血液后丢弃、寄养宠物被秘密采血,而这些未经规范检测的血液流入市场后,也成为传播疫病的“隐形炸弹”。

作为宠物医疗中的重要环节,宠物输血若缺乏血液筛查标准、储存运输规范及追溯机制,仅依靠医疗机构自律,其风险可想而知。而我国现行《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均未对宠物血液作出明确定义,更未提及血液采集、检测、储存、供应的相关标准。因此,必须构建“法治兜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三重保障体系,从根本上破解宠物输血困境,从源头上杜绝输血领域的伦理争议与安全隐患。

在国外,部分国家已建立相对完善的宠物血库系统。例如,美国设有多家非营利性宠物血库,会定期举办宠物献血活动,对献血宠物进行严格健康筛查,并提供血液分离与储存服务;英国则出台了专门的宠物血库法规,对血液采集、检测、供应全流程进行规范。由此可见,立法先行是突破当前困境的关键。我国应尽快出台宠物输血管理相关法规与条例,明确血库设立标准、从业人员资质及审批流程,对超量采血、非法血液贩卖等行为设定高额罚款与刑事责任,让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此外,还需将动物福利理念融入供血全流程,要求血库公开供体饲养环境、健康档案及采血记录,确保 “每一滴血都可追溯”,彻底挤压地下“宠物血液”黑产的生存空间。

当我们将宠物视作家庭成员时,便有责任为它们提供安全、规范的医疗服务,这也是构建宠物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推动建立规范的宠物血库保障体系,才能让千万宠物在需要输血时获得生存希望,而这,更是文明社会应有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