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思想孔子:什么才是大爱大孝?
发布时间:2025-08-09 22:29 浏览量:6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释义: 子游问孝。孔子说:“当今社会,有许多人自诩为孝子,他们认为只要为父母提供饮食,就是尽孝的表现。然而,这样的观点却令人质疑,如果仅仅满足父母的口腹之欲就被称为孝顺,那么狗和马等动物也有饲养者满足其基本生存需求,他们是否也可以被视为孝顺呢?
真正的孝顺,应该是子女发自内心地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
如果子女只是形式上供养父母,却没有表现出真诚的关爱和尊重,那么他们与那些饲养犬马的又有何异?孝顺并非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陪伴。因此,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父母的内心需求,用行动去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才能真正做到孝顺。
在许多人眼中,父母给予了生命,因此当他们离世时,子女应以风光体面的方式为他们送终。而从小到大,父母抚养我们长大,待我们成年后,当他们年老时,我们则应承担起赡养的责任,以此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然而,孔子的观点却与之有所不同。他认为,父母的养育并非如同养猫养狗那样,更不是为了老有所依,也不是为了养儿防老。而是源于天理,是顺从天地的造化。
所谓天理,为人父母,如果不生、不育、不养,都是违背天理的。因为天地创造人身,人不过是天地精神的体现。如果人类断绝后代,那就相当于断绝了天的后代,而并非只是自己的后代。父母生育、抚养、照顾孩子,他们对孩子的慈爱,是尊重天理、崇尚道义的表现。反过来,孩子对父母也是如此。孩子孝敬父母,也是对天理的大敬和大义。
敬重基于爱,敬发自道义,爱则源自情感。
敬是对天理人伦的尊重,而爱则可以会是泛滥无边,有些人对犬马也能表现出无尽的溺宠喜爱,如所谓的爱狗爱猫人士,这类人对宠物的溺爱甚至是已超过了对人、对同类的爱,然而在孔子看来,这类人已经不再是真正的人,而是违背天理、不仁不义的畜生。
仁义源自天理,体现于人伦。有道之人必定先敬畏天理、关爱他人,然后才表现出仁义。而无道之人则首先伤害天理、损害他人,然后将滥爱施加于不仁不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