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场表演被赞“湘超top1”,岳阳主场做对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06 12:43 浏览量:1
10月3日晚,湘超联赛岳阳主场迎来高光时刻。中场时分,一场名为《吾谁与归》的音诗画表演,为所有观众诠释了极致的中式美学浪漫。
灯光骤暗,滕子京穿越时空,现身球场。一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领诵,将千古绝唱《岳阳楼记》洒向夜空,瞬间唤醒全场的历史记忆。
紧接着,巨幕之上,孟浩然、刘禹锡、白居易、杜甫等咏叹岳阳的千古名句次第呈现,将满座球迷引入一个由诗词构筑的瑰丽世界。
四位诗人从簪花书生阵列中翩然走出,展卷吟诵。随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呐喊声响彻全场,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在此刻完美交融。
当演出情感达到顶点,《我爱你中国》的旋律轰然响起。近两万名观众打开手机闪光灯,自发加入合唱的洪流。巨幅五星红旗在歌声中缓缓掠过绿茵场,个人乡愁、城市自豪与家国大爱得以完美交融。
此刻,星海与红旗交相辉映,歌声与心声同频共振。原来,《吾谁与归》的归处,正是此时此刻:与千年先贤同心,与身边万人同频,与脚下土地同呼吸。
湘超岳阳主场的系列中场秀,也凭此巅峰之作,在线上线下彻底火爆出圈。
“目前湘超中场表演最佳,没有之一。”
“岳阳中场表演应该是冠军,没争议吧?”
——社交平台上,“全场top1”成为集体共识。
“声光电又上一个台阶,九块九实现看球+演唱会!”
“国旗出来的那一刻,我在电视机前几乎要落泪。”
——观众用最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内心的震撼。
“节目有文化、有高度、有格局。”
“文旅体三位联动,岳阳赢麻了。”
——这些评价,既认可了文化厚度,更肯定了创意转化。
至此,中场秀不再是足球赛的简单填充,而成为球迷的集体期待,乃至是地方文旅资源破圈突围的重要载体。
这短短十五分钟,何以能一次次点燃现场,引发共鸣?
其关键或许在于:精心策划的舞台,与自带流量的巴陵文脉,完成了一场恰到好处的融合。
策划之道:精准把握两万人的情绪共鸣
中场秀的成功,首先源于对节日情绪的精准呼应。
“两万人的场馆,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情感共鸣点。”策划团队岳阳城投集团负责人道出核心,国庆中秋双节相逢,“家国同庆”成为最佳切入点。
于是,他们做了个简单却有效的决定:将岳阳独特的文旅资源与炽热的爱国情怀相融合。
“岳阳的超级IP是什么?就是岳阳楼和《岳阳楼记》。”该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原汁原味的岳阳特色,他们特意邀请《今上岳阳楼》总导演李彦担任整场节目总导演。
在李彦团队的精心策划下,中场节目《吾谁与归》将《岳阳楼记》的千年文脉与《我爱你中国》的时代强音巧妙融合,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剧+演唱会”模式。
谈及选曲考量,李彦导演团队湘超项目执行人赵建勇说,“《我爱你中国》承载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从老人到小孩,旋律响起的那一刻,就是情感共鸣的开始。”
在导演团队看来,这种创新融合有着更深层的文化逻辑。“先忧后乐”的士人精神与“我爱你中国”的现代情怀,本质上都是家国大爱在不同时代的生动诠释,二者血脉相通。
这种贴近观众的创作理念,在系列中场秀中一以贯之。在岳阳对阵怀化的比赛中,中场节目《足球熊猫》就将国宝的软萌可爱与街舞的动感活力巧妙融合。
“熊猫人见人爱,街舞充满朝气,这样的组合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找到共鸣。”节目负责人、巴陵戏传承研究院的方帆道出了策划的初衷。
从家国情怀的宏大叙事,到潮流文化的时尚表达,岳阳主场的中场秀始终秉持着一个核心理念:寻找与观众最大的情感公约数,回归到与观众的情感连接上。
参与之广:从演员到观众的全员共创
光鲜舞台的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
赵建勇透露,《吾谁与归》200余人的表演队伍是个“混编团队”:岳阳学院的新生、《今上岳阳楼》的专业演员并肩作战。“大家都是志愿者,学生们排练到深夜十一点,毫无怨言。”
技术团队同样全力以赴。国庆期间设备紧张,他们协调了全省资源,并争取到湖北的设备支援,凑齐了所需灯光设备。“安装花了整整两天,通宵到3号早上八点。”赵建勇回忆。
这份付出,源于对家乡的深深认同。“能通过湘超这个赛事,来宣传自己的家乡以及家乡的文化,我很自豪。”饰演滕子京书童的演员道出众人心声。
这份对家乡的深情,也体现在最朴素的牵挂上。排练间隙,导演团队常被演员们拉住询问:“导演,我们的表演,家人朋友们能看到吗?”
这份真诚,观众感受到了。比赛结束后,赵建勇在烧烤摊偶遇一幕:身旁的食客们正拿着手机,回放并讨论着今晚的中场秀。“这份自发的传播,让所有辛苦都有了意义。”
策划团队深谙全民参与之道。三场中场秀都设置了合唱环节——《歌唱祖国》《真心英雄》《我爱你中国》。
这些歌曲有个共同点:它们唱出了每个人的心声。无论是致敬拼搏,还是告白祖国,总能在每个人身上找到共鸣。
于是,当旋律响起,两万人不约而同点亮手机。星光点点,汇聚成铺满整个球场连绵不绝的璀璨星河。
追光流转,一位老球迷吹响小号前奏,沙哑而真挚的歌声率先响起;助理教练接唱,志愿者与领喊员相继加入。他们的声浪如星火燎原,瞬间点燃全场。主客队球迷齐声高歌,界限消融,汇成万人合唱的磅礴海洋。
这正是中场秀最成功之处:它让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场外回放视频的球迷——所有人都成了这场文化盛宴的参与者、传播者。
当文化与情感如此交融,中场秀便真正走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文化之力:深厚底蕴成就破圈传播
湘超岳阳主场的中场秀,凭什么征服观众?答案就藏在岳阳深厚的文化家底里。
《吾谁与归》为何动人?
因为它搬来了真正的“文化天团”。《岳阳楼记》是传颂千年的名篇,孟浩然、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大家的诗词,更是穿越时空的经典。
这些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岳阳最鲜活的文化名片,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印记。
往前两场看,文化的脉络一直在延续。
《岳州印记》以质朴的民谣为媒,将巴陵大地的千年故事娓娓道来。歌声里,老街巷的烟火气息,都化作动人的音符,叩击着每个听众的心扉。
临湘选送的《龙窖山印象》则另辟蹊径,以清越的瑶乡山歌为引,唱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让观众感受到生态保护给这片土地带来的蓬勃生机。
这些精心打造的节目,就像一扇扇窗户,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得以窥见岳阳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从而对岳阳的山水人文心生向往。
文化的呈现,不仅仅局限于中场,开场节目同样精彩。
《龙腾狮跃耀巴陵》以龙狮共舞的磅礴气势点燃全场,《聂市十样锦》以恢弘的锣鼓阵仗震撼人心,《平江young》则用青春的演绎让红色精神焕发新生……
可以说,湘超岳阳主场的舞台,本身就是一场岳阳全域文化的盛大巡礼。
它证明了体育不仅是竞技。它还是一个文化场、情感场。
当精心策划的舞台,遇见底蕴深厚的土地,便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里的每一次中场,都已超越比赛的间歇,成为一扇精心打造的文旅窗口——在这里,竞技的激情与地域的魅力深度交融,完成了一场关于“何以岳阳”的生动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