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 | 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几乎是全篇错误,并且是大错特错(含例证)

发布时间:2025-10-29 13:04  浏览量:2

ph | 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几乎是全篇错误,并且是大错特错(含例证)

原创 王培宏 ph和养猫人和猫

2025年10月29日 12:19 北京

【ph红楼研究系列】第50期,20251029,ph

早在本系列前文第16期第24期第25期第26期等期中,我已经彻底否定过蔡元培对《红楼梦》的解读观点。但是说实话,当时只是大体扫了一下他的《石头记索隐》内容就下的确定判断——因为这个判断太容易下了,就像我只需各看一页内容就能做出高鹗后四十回及癸酉本续书毫无阅读价值的判断一样(见前文第5期第14期)。

因为:读书固然重要,但比读书本身更重要的是要有鉴别力,尤其对书要有鉴别力,如果没有鉴别力,那么读还不如不读。因为你可能会被它引得掉到沟里面去,几十年爬不出来。

昨天晚上,为了展开我的本红楼研究系列下一步的重点论证(见前文第47期第49期),我决定还是详读一下蔡元培的这篇文章,我肯定不会被他的观点误导,我只是想看一下,万一他的哪个观点哪句话说得有道理呢?万一值得参考呢?我如果真漏了他的有价值的发现不是对前人不敬吗?

不看不说,一看,真是看得我火冒三丈啊:

蔡元培的这篇《石头记索隐》,竟然能几乎每一句话都是错的,并且是严重错误的!

举一些例证出来吧(这些例证有些我会解释原因他为什么错了,有的不会解释原因,但在后续的文章里都会证明他错得有多离谱多荒唐多胡言乱语不着调):

1. 蔡元培在开篇就武断地信心十足地断定:“红楼梦必为康熙朝政治小说,为***多人所著”。这当然是完全错误的。关于这个典型错误的论证,其实在本系列前文第45期《同为斜玉旁的名:贾家四代15男与乾隆皇子15男之间是偶然巧合还是有意设计?》就已经给出了非常翔实的证据:作者给贾府四代男取名是对标乾隆皇子的,无论是起名标准还是人员数量都精准对应。所以这部作品必然只能是乾隆儿子出生后完成的,即大约在1747-1762年间。绝无可能是康熙朝的作品。蔡元培一上来就在几乎没有任何强证据支撑的情况下先入为主下此荒唐结论,完全不是一个严谨学者的治学态度。

以及,他说作者“写宝钗,几为完人”,这又是大错特错完全外行了。这说明蔡元培根本没有读懂红楼梦的原文原本。他根本没有发现作者在设计薛宝钗这个人物角色时采用的“明褒实贬”之隐笔,以及他根本没有理解作者设计薛宝钗到底是何用意何内涵何隐喻。他写的这七个字“写宝钗,几为完人”就证明了他没懂。

但此时我还没有很火大,还以正面的态度去容忍他去观察他的作品:

2. 对于蔡元培指出曹雪芹的“影子写法”,这是值得肯定的,虽然未必是他的原创发现。但他却不能理解作者设计“宝钗用金锁笼络宝玉”的真实意图,不知道金锁在这里是什么含义,这就基本无法进入《红楼梦》的门了。他说作者“终未道破”,幼稚!作者不可能道破的!但是作者已经给出了非常强烈而明显的线索了,你要是跟着我的思路就能一步步完全破解,根本不需要作者道破。作者为什么不道破?因为——道破了他就被砍头了!

另外,他竟然能采信“书中女人皆指汉人,男人皆指满人”的这个滑稽而荒唐的说法,就让我无法忍受了(后面会详说这个观点有多可笑),我有点坐不住了:

另外,这里补一条,作者为什么不能道破他的真正写作意图。他不仅没有在书中道破,而且在现实中也没有给任何人讲过,包括脂砚斋。所以脂砚斋其实也根本没有看懂红楼梦,这个论断我也已经说过了(见前文)。

3.当蔡元培说出林黛玉的原型是朱竹垞、薛宝钗的原型是高江村、贾宝玉的原型是康熙的废太子胤礽时,我就更想拍案而起了。他竟然能这样毫无逻辑地牵强附会并且自以为有道理,我认为他不像北大的教师北大的校长而更像《故事会》的作者。

4.以及,蔡元培继续思维定式地意淫下去:认为王熙凤的原型是余国柱,认为贾琏是户部,认为贾府为伪朝……这也都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可以说,他对所有人物影射原型的解读全部都是错误的,全部是在毫无证据的自我意淫。根源还是那句话:他没搞懂宝钗是什么,金锁是什么,黛玉是什么,宝玉是什么。更深的根源是因为他错误而固执地认为红楼梦作者是“康熙朝明朝遗民集体创作的政治小说”,这一固执的并没有多少证据却又先入为主的观点严重地束缚了他、奴役了他。于是得出了一堆错误答案,零碎、矛盾、不能自洽。如果你这样毫无一致性标准逻辑去找个历史人物一一对应的话,你能找出无数个人物好吧?

5.然后我就发现了蔡元培如此没有鉴别能力、逻辑能力、推理能力的一个典型证据和典型表现:他竟然重点采信了高鹗所续后四十回的扯淡内容。那我还能说啥?!

他和高鹗果然都是清朝的进士啊,局限在进士的狭隘眼光里,对文学艺术几乎是完全外行。

6.又及:蔡元培说史湘云的原型是陈其年,这又是没有一丁点证据、道理、逻辑的意淫附会,竟然会说出史湘云佩戴的“金麒麟”是陈其年的号“迦陵”的谐音,这实在是为了意淫附会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扯淡力度max 级了。实在是荒唐可笑,因为如果这样乱点鸳鸯乱联系的话,那就会有无数种解读了(如同我在前文里举的“假正经”例子一样),答案就不具备唯一性和排他性了。然而,你一定要相信,作者在创作时的意图是唯一的:真相只有一个,绝不可能是既可以解释成此又可以解释成彼的多个。

并且蔡元培对王熙凤为什么不识字毫无认识,他牵强附会模棱两可地解释为“王熙凤原型余国柱不是文学家”所以不识字……怎么能这么扯淡呢?余国柱不是文学家他也是和你蔡元培一样的进士出身啊!所以他不识字?元培你问问你自己,你这样的解读说得过去吗?能说服别人吗?能说服你自己吗?

事实上,作者对王熙凤不识字的设计有重大内涵、用意,并且完美贴切,是红楼梦全书这条优美弧线上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等我回头写文慢慢告诉你们王熙凤不识字是什么含义。

蔡元培治学如此不严谨,如此荒唐可笑,当时的北大是怎么成为国内一流大学的?我是想不明白了。

7.蔡元培还在继续扯淡:他对妙玉、惜春、宝琴的解读也都全部完全错误,相当可笑。不再看了,非常火大,蔡元培的这本书可以被我扔进垃圾堆里了。

8.而我认为最应该狠狠痛斥蔡元培的一个观点就是上面提到过的这个:他认为书中女性皆指汉人,男人皆指满人。并架接上贾宝玉的“赞女贬男”价值观,于是得出红楼梦是在“反清复明”。这个观点之所以荒诞可笑自我矛盾,详见下,我就不复制文字过来了,免得占空间:

9.说实话,蔡元培全文中的荒唐可笑牵强附会的错误观点实在太多,可以说每一段每一行每一句都是错误的意淫。我费尽力气,找到只有一句话可能是对的:他对“贾敷贾敬”名字的解读。当然这也只是可能是对的,是因为目前我还没有发现足够能推翻此说的强证据。而他其他的所有观点我都有充分的强证据推翻,并且是从红楼梦前八十回文本中找到的证据链,根本不需要用一丝一毫的外部资料。

10.最终,我对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的总结评论就是: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中几乎每一句话都是错的。幸亏他这篇文章写得短,只有错误百出。如果写长了,那就一定错误千出、错误万出了。

这就是我对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的盖棺论定(不是对蔡元培的,是对他这部作品的)。这个结论不会更改。该观点公开发表、立帖为证,证据链本文有一部分,更多的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源源不断涌来。

那么,作为民国最知名的学者之一的蔡元培为什么在解读红楼梦方面会如此荒唐浅陋呢?究其根源,是因为蔡元培对红楼梦的一些最根本的、奠基式的、框架式的问题没有搞懂就在那里发散思维随意猜想。

这些根本性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1)作者为什么设计宁荣二府双国公?明明贾家一府一国公毫不影响既有剧情啊。

2)贾宝玉到底代表什么?他的隐喻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

3)薛宝钗为什么姓薛?她为什么要戴金锁?她用金锁笼络宝玉的内涵是什么?

4)林如海为什么姓林?林如海死后林黛玉为什么没有守孝?

5)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什么内涵?贾琏陪黛玉回家处理林如海后事又是什么内涵?这两件事有什么关联?

6)秦可卿的葬礼规格为什么如此之高?并且不是偷偷摸摸的高而是光明正大的高?当着所有皇亲国戚四王八公诸多侯的高?

7)秦可卿和林如海为什么几乎同时段去世?作者为什么做此设计?他俩有什么联系?

……等等。

这是一组打包问题,它们的答案一定是相互和谐一致、逻辑自洽、完美契合的,对这些问题的准确回答才会进一步推演出其他问题的答案。

而这些问题蔡元培连一个都回答不了。所以他才会那么荒腔走板。

你能回答几个呢?

所有这些问题都已经被我解答了,所有的答案组成一条条优美的曲线,共同绘制出一副优美的画面,使红楼梦成为最高的玲珑剔透的文学艺术作品。请静待我的后续“ph 红楼研究”系列长文对这些完美回答进行一一阐述。大约总计会有120期。

当然必须要声明一下的是:我虽然否定蔡元培的这一系列甚至全部观点,但并不是否定“索隐”这个行为本身,原因见下:

好了,最后,贴一下我最近一天对红楼梦的新发现:昨日文中提到的两个遗留问题(1.林如海为什么必须姓林?2.贾赦的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已经在昨天晚上被我全部解决了:

我要做如下之公开宣布,立帖为证:

以及:在一周前的《AI略知我,但不多》里,提到百度AI对我的“ph红楼研究系列”内容知道一点,但总结得还不到位。昨天夜里,我发现它又精进一步了,对我的这个系列文的评价更准确了一些。看来它确实是在不断进化啊。说明AI的发展可能最重要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食物问题。

(本期完)

ph之“红楼研究”系列

1.红学研究领域最新重大发现:刘姥姥女婿一家三代的人名隐喻

2.贾宝玉的大名到底叫什么?

3.高鹗不懂红楼,世人难解雪芹

4.《红楼梦》是千古杰作,高鹗是千古罪人

5.高鹗所续后四十回的最大功能

6.曹雪芹vs乾隆:《红楼梦》vs《四库全书》

7.蒋勋、白先勇、王蒙都是根本没有读懂《红楼梦》的典型

8.刘姥姥随口编的“茗玉”其实就是在隐喻“黛玉”

9.曹雪芹其实才是最早的新文化运动主将

10.贾府上下多须眉,不如探春一女子

11.晴雯与袭人:高下立辨

12.大观园里没有秘密

13.红梦残缺半边楼

14.所谓的“108回癸酉本石头记”必是伪作

15.很可惜,台湾没有真正的文化大家

16.蔡元培、陈独秀、茅盾等人都在矮化丑化《红楼梦》(上)

17.周汝昌对《红楼梦》的研究也是非常不严谨的

18.曹雪芹创作的129位“女儿”全名单

19.央视八七版《红楼梦》对原作的胡乱篡改之一

20.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中的三处印刷错误

21.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明儿并不专指明天,昨儿多数指昨天

22.晴雯的身世之谜:出身不比黛玉低

23.贾雨村身上的两处镜像:两爷两呆

24.蔡元培、陈独秀、茅盾等人都在矮化丑化《红楼梦》(下)

25.ph论《红楼梦》合集(1):一部被误解了整整260年的旷世杰作

26.读懂《红楼梦》的第一个门槛:读懂曹雪芹写的《自己的文章》

27.曹雪芹的不写之写:金钏跳井那天,最伤心的人是史湘云

28.一个猜想:曹雪芹的“凸碧”是来自莎士比亚的“To be”

29.薛宝钗进京原本是为了入宫待选的,为什么进京后没有消息了?

30.真正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必是现实主义的

31.整部《红楼梦》中我最厌恶的人是薛蟠:又坏又蠢

32.薛宝钗对林黛玉最恶毒的一次羞辱甚至诅咒

33.八七版《红楼梦》电视剧是红楼梦二次创作领域难以超越的影视经典

34.八七版《红楼梦》中的两处错误:葫芦庙被烧时间和金陵来信的内容

35.那个慌里慌张的五月:道士的一句客套话引发的一连串血案

36.周瑞家的送宫花,到底有没有羞辱林黛玉?

37.曹雪芹的一个考虑不周之处:关于饭后漱口这一细节

38.可人到底为何而死?——可人背后的贾珠身影

39.《红楼梦》中的时间线及时间线问题:从红楼元年到红楼十六年

40.

41.

42.

43.脂砚斋是第一个完全没有看懂《红楼梦》却自以为自己看懂了的人

44.此可卿非彼可卿:曹雪芹障眼笔法的一次典型运用

45.同为斜玉旁的名:贾家四代15男与乾隆皇子15男之间是偶然巧合还是有意设计?

46.AI略知我,但不多

47.【重大预告】:我已经破解了《红楼梦》中的最大秘密,该发现能颠覆此前300年《红楼梦》所有研究成果

48.对《红楼梦》最准确最正确的理解是什么?

49.曹雪芹预见到辛亥革命了吗?